首页 资讯 正文

一份特殊的花名册:武警浙江总队宁波支队镇海中队的“精神密码”

体育正文 225 0

一份特殊的花名册:武警浙江总队宁波支队镇海中队的“精神密码”

一份特殊的花名册:武警浙江总队宁波支队镇海中队的“精神密码”

在武警浙江总队宁波支队镇海中队的(de)荣誉(róngyù)室内,一份手写的花名册(huāmíngcè)静静躺在展柜里。翻开花名册,60多年前39名官兵的姓名、籍贯、入伍时间、兴趣爱好等信息一目了然。 这是(zhèshì)中队老指导员何丁荣,在年近(jìn)八旬重返中队时,凭着记忆一笔一划亲手写下的。 “老指导员写下的不是一串名字(míngzì),而是对中队(zhōngduì)官兵(guānbīng)深沉的爱。”中队现任指导员潘立说,赓续知兵爱兵的光荣传统,就是要把政治工作者对官兵那份深沉的爱传承下去。 武警浙江总队(zǒngduì)宁波支队镇海中队指导员潘立在荣誉室为新任职班长骨干讲述花名册背后的故事。(卫晨 摄(shè)) “老指导员的记忆是刻(kè)在骨子里的” 潘立2021年来到中队任职。他记得,当时前任指导员陶凯交接的第一项(dìyīxiàng)物品(wùpǐn)就是这份花名册。 “花名册摆在中队荣誉室里,我的宿舍就在荣誉室边上,兵带不好我睡不着觉。”面对交到自己手上的知兵爱兵“接力棒”,潘立感受到了(le)责任(zérèn)的分量(fènliàng)。 他用两天(liǎngtiān)时间将中队所有官兵的基本信息一字不落地背了下来。然而,一周之后的一次任务部署会上,看着台下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潘立发现自己(fāxiànzìjǐ)之前背下来的人员信息在(zài)脑海中搅成了一团糨糊。 “为什么老指导员过了半个多世纪还能记清(jìqīng)全体官兵的基本信息,我刚过(gāngguò)一个星期就记不清(jìbùqīng)了?”潘立给陶凯打去电话,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老指导员清晰的(de)记忆不是背下来的,而是通过和战士们实行‘五同’,所有官兵的基本信息就刻在(zài)了(le)骨子里。”陶凯说,当年在中队的老营区,老指导员带着(zhe)战士们一锹一镐挖泥土、一砖一瓦搞建设,党员骨干带头干最脏最累的活。 “白天干活头(tóu)碰头,晚上睡觉铺对铺,战士的信息还用得着死记硬背吗?”陶凯(táokǎi)的反问让潘立陷入沉思。 从那以后,潘立和中队官兵(guānbīng)打成一片,在朝夕相处中掌握了不少(bùshǎo)花名册之外的信息,对每名战士(zhànshì)的个人愿望、兴趣爱好、性格脾气等都了如指掌。 每月底,中队都(dōu)会组织官兵召开民主恳谈会。(卫晨 摄) “这种信任让我们(wǒmen)感到很踏实” 真知(zhēnzhī)兵,深爱兵。中队干部骨干深知,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érshì)设身处地为战士长远着想。 大学生士兵(shìbīng)王嘉乐学的是中医理疗专业,平时战友们都喜欢找他(tā)把脉问诊、按摩推拿。临近两年服役期满,“大学梦”和(hé)“军旅梦”的抉择一度令他纠结彷徨。 中队干部骨干通过(tōngguò)谈心交心了解到王嘉乐(wángjiālè)的(de)情况后,主动联系他入伍前就(jiù)读的学校了解政策,得知“在校期间修满学分的,只需完成毕业论文就能取得学位”后,积极为王嘉乐创造学习环境,帮助他通过答辩并顺利毕业。后来,王嘉乐留队担任卫生员(wèishēngyuán),还在支队后勤专业兵比武中取得了个人第二名的好成绩。 中队党支部坚持“以真心关爱感染(gǎnrǎn)人、以悉心培养成就人、以集体活动凝聚人”的理念,广泛开展“尊干爱兵、兵兵友爱”的活动,做到(zuòdào)每周“互学、互帮、互教”有交流、每月笔记有寄语、每季生日有贺卡;由(yóu)中队主官出面,多方协调解决(jiějué)官兵考学、就医等现实困难;为每名官兵量身(liàngshēn)定制成长(chéngzhǎng)路线图,成立新闻报道、营房维修等学习辅导小组,鼓励官兵在部队成长成才、建功立业。 “战士有心事愿意(yuànyì)向干部骨干倾诉(qīngsù),有困难愿意向干部骨干求助,这种信任让我们感到心里很踏实。”潘立深有感触地说。 课余时间,官兵们(guānbīngmen)在营区一同唱响原创队歌《归零(guīlíng)》。(卫晨 摄) “‘家’的(de)氛围来自双向奔赴” 一天(yītiān),中士卫晨取用手机后发现,指导员潘立点赞转发了他在网上发表的文章(wénzhāng)《听懂这些,才算真正读懂战友情》。 卫晨原本性格(xìnggé)内向、不爱说话,在(zài)微信朋友圈流露过消极情绪(xiāojíqíngxù)。细心的潘立发现端倪后,与他谈心交心(tánxīnjiāoxīn),鼓励他发挥特长,担任中队新闻报道员。卫晨结合工作生活实际积极撰写网稿,学习训练状态越来越好,性格也逐渐变得乐观开朗。 “要抵达战士心灵的(de)彼岸,就要找到适合的‘桥’和‘船’。”中队长(zhōngduìzhǎng)罗泽宇说,“‘网生代’官兵获取信息靠网、情感表达借网、休闲娱乐用网,网络就是‘友谊的小船’。”在他的提议下(xià),中队干部骨干在落实“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操练、同娱乐”的“五同(wǔtóng)”传统基础上(shàng),探索创新“同学习、同关注、同评论、同分享、同娱乐”的网络“五同”,在网络世界里与(yǔ)战士同频共振。 多年来,中队官兵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gèxiàngrènwù),先后被武警部队(wǔjǐngbùduì)评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和(hé)“四铁”先进单位,中队党支部、团支部分别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十大红旗团支部标兵”,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èrděnggōng)5次、集体三等功9次。 新办法(bànfǎ)、老办法,都是为了换真心、聚兵心。“带兵人与战士之间的双向奔赴,让中队‘家’的氛围愈发浓厚。”潘立告诉(gàosù)记者,退役老兵手写的感谢信,立功受奖官兵留下的纪念品,大家(dàjiā)动手参与(cānyù)中队建设的精彩照片,无不续写着官兵的共同记忆。 (央广网·军事频道(píndào) 作者:孙崇峰 王达 黄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kèhùduān)。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tóusù)平台(píngtái)”线上(xiànshàng)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zhuǎnzǎi)。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一份特殊的花名册:武警浙江总队宁波支队镇海中队的“精神密码”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